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游戏攻略 > 正文

喋血复仇复利卡牌介绍(大多数高性价比品牌原来是死于这些问题)

mxj 发布:2023-06-23 10:34:11 78


2019年,新消费的巨大浪潮一度刷屏,高性价比成为新消费行业的“王者”。很多新品牌都很兴奋。

但今年双11电商数据显示,各品类销售额Top10几乎都是传统大品牌。(个别新品牌突破还有待观察)

所谓的高性价比,去品牌化,看似美好,但至少到目前为止,普遍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。

高性价比是否是新品牌的“王道”还有待商榷。

但可以断定的是,大多数新品牌都会死在高性价比的梦想中。

1、“低价-优质”或“优质-低价”

相信高性价比的品牌,通常是建立在消费者愿意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产品的前提下。

但是,这种假设只能代表消费者的预期结果,而不能反映消费者决策的过程。

高性价比的决策过程分为两种情况:在低价中选择优质(低价-优质)和在优质中选择低价(优质-低价)。

回想使用淘宝、JD.COM等购物app的经历,有时候会先按低价排序再选商品,就是低价选优质;有时候你会先定质量标准再比价,就是在高质量中选低价。

在这两种不同的逻辑决策中,你可以选择“性价比”高的商品,但两者的价格和质量通常不在一个档次上。

换句话说,“低价-优质”和“优质-低价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消费需求,甚至是两种不同的消费群体。

拼多多和好市多就是明显的案例。

拼多多早期,大量商家抛售尾货,清理库存。在低价中,“捡漏”(花小钱买好货)成为用户对拼多多的第一印象。

后来社交裂变成为拼多多新的增长引擎,拼团、量折进一步强化了品牌联想。

企鹅智酷的品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显示,58.8%的品多多用户来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。

选择物美价廉是拼多多用户的主要消费需求。

与拼多多不同的是,以“会员制仓储和批量销售”著称的Costco,依靠少量精选SKU,通过收取会员费来弥补商品的低利润率。

Costco的用户多为中产家庭,选择低价的前提是在选择上保证质量和节约能源。所以,在高质量中选择低价格是Costco用户的决策逻辑。

高性价比背后隐藏的消费逻辑是完全不同的,所以企业的购买力、消费偏好、商业模式、传播重点都会千差万别。

2.高性价比和“便宜货”只有一墙之隔

消费者更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,不是因为便宜,而是喜欢“占便宜”。

消费者觉得花4000元买iPhone 11会有收益,而买性价比高的山寨千元机就亏了。

消费者之所以喜欢“占便宜”,是因为高性价比足够稀缺。

如果到处都是性价比高的产品,消费者就会失去其他品牌进行比较,自然也享受不到“占便宜”的快感。

这时候你的品牌高性价比就会失去立足之地,变成纯粹的“婊子”。

为了建立一个高性价比的品牌,你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支撑高性价比的竞争壁垒。

一般来说,高性价比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:

  • 严格控制运营成本,降低原材料价格,削减管理费用;
  • 利用规模效应,大规模生产,分摊边际成本;
  • 把握技术优势,提高生产效率,日产量从1万提高到2万。
  • 三者的竞争壁垒相继提高,执行难度也依次增加。

    但是,即使你设置了竞争壁垒,高性价比还是有先天劣势的。

    (1)提高价格难以应对成本上升。

    高性价比取决于成本控制。一旦上游供应链成本上升,原本相对较低的价格就会受到挑战,直到成本突破利润边界,扭亏为盈。

    如果品牌想提高价格,延长寿命,就会打破消费者对品牌的预期,失去品牌信用。

    相反,那些利润更多空的品牌,不会受此影响。

    《2019年中国快消行业年度报告》指出,由于包装材料、物流、环保、人工等成本上升,快消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。

    2019年1月,茅台、五粮液、恒顺等传统大品牌相继涨价。大多数缺乏溢价的新品牌应该如何渡过难关?

    (2)利润有限空导致推广不灵活。

    打折促销作为一种传播信号,不仅可以增加销量,快速清理库存,抢占市场,还可以为营销活动造势。

    而高性价比品牌利润率低,会导致折扣空有限,进一步影响促销活动的吸引力。

    一度,天猫和JD.COM发布了迫使商家“突破底价”的打折要求。

    李佳琪的直播服务于同一品牌,但它比Viya少了一张5元优惠券,呼吁粉丝退还所有差评。

    无论618、双11购物节,还是带货直播,打折都成了以血换销量的“必修课”。

    如果你的品牌没有足够的溢价支持折价促销,很容易在杀价大战中喋血牺牲。如果你的品牌没有足够的溢价来支持折扣促销,温德尔·迪金森很容易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。

    (3)性价比削弱了品牌效应

    高性价比会引导用户把注意力放在基础价格和功能效用上,从而忽略其他品牌价值。

    消费者只是想“占便宜”。一旦竞争品牌提供价格更低的产品,这些用户就会被转移和流失。品牌本身很难带动消费者购买。

    作为功能价值的考量,性价比比情感和精神价值更容易成为竞争品牌的直接目标。

    高性价比的品牌信用一旦破产,品牌效应就会崩塌。

    小米手机以性价比高著称。但是这两年,随着坚果、360、魅族,甚至华为、荣耀、OV,小米手机的性价比优势越来越弱。

    国际数据公司(IDC)发布的最新手机销售季度报告显示,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国内出货量下降30.5%。这种下降趋势其实很早就出现了。

    而且,高性价比在某些用户眼里是良心制作,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是低的代名词。

    所以华为手机会直接切入高端市场,反击小米米高性价比优势的固有劣势——感觉低。

    因此,小米四大品牌实施战略重组,试图改变这种品牌形象和竞争格局。小米主推高端,红米主推低端,黑鲨主推游戏,美图主推女性。

    彼得·蒂勒的《从0到1》提到,企业应该追求垄断,避免竞争,以便集中精力进行更大的创新。

    如果一个品牌只能在低价位徘徊,缺乏更高维度的品牌价值,就会失去定价权,陷入价格战的低级竞争。

    追求高性价比的另一面可能是缺乏创新。

    3.高性价比驱动的四类服务。

    一般来说,高性价比更适合这四类业务:零售商、渠道优势品牌、边缘业务、引流业务。

    (1)零售商

    性价比是零售行业非常重要的竞争标准,与消费品行业有很大不同。

    品牌之所以能产生溢价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成熟的品牌提供了一种工具价值——能够迅速被消费者认可,在消费者心中积累信用,节省挑选商品的时间和精力。

    比如去超市买化妆品,可能会直接拿起欧莱雅付款,但是遇到不熟悉不认识的品牌,就会拿着包装挑词,沿着货架争抢产品,怕被骗。

    零售商通常不自己生产商品,只负责挑选品牌商品。

    原本由品牌承担的方便选择和积累信用的工具的价值,在一定程度上被零售商所取代。品牌相应部分的溢价就这样转移给了零售商。

    同样的质量,更低的价格,逐渐成为零售商存在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体现。

    李佳琪之所以能够以夸张的价格卖出品牌商品,是因为李佳琪通过主动筛选,甚至个人信用背书,替代了这部分品牌价值。

    (2)渠道优势品牌

    消费品牌采取性价比策略,通常是为了薄利多销。拥有完善的分销渠道是支撑这一战略的竞争壁垒。

    渠道优势体现在渠道网络分布广,产品周转效率高。这符合复利效应:

    娃哈哈利用联销体打造了庞大而稳定的渠道网络,可以大规模密集铺货,提高铺货反应速度,再以高性价比为促销支点,撬动“薄利多销”的杠杆,在短期内消化这些产品。娃哈哈利用联合营销体系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渠道网络,可以大规模密集铺货,提高铺货响应速度,再以高性价比的“薄利多销”杠杆为促销支点,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些产品。

    (3)边际业务

    当品牌核心业务建立了品牌效应,就可以通过品牌延伸收获周边产品的利润。

    这些边缘业务通常缺乏差异化,但可以通过高性价比的模式充分利用品牌价值和流量。

    最典型的是,小米基于自身的用户和品牌流量,推出了周边电子产品、袜子、毛巾、牙刷等生活用品。

    (4)排水业务

    电商行业流行的是爆款、引流、盈利的产品组合。其中引流基金是性价比较高的一款,有时略有亏损,但可以推广其他产品。

    本期摘要

    当你想打造一个高性价比的品牌时,你需要明确你的目标消费者,是在低价中选择高品质,还是在高品质中选择低价。

    然后通过这三种方式实现高性价比:

  • 严格控制运营成本,降低原材料价格,削减管理费用;
  • 利用规模效应,大规模生产,分摊边际成本;
  • 把握技术优势,提高生产效率,日产量从1万提高到2万。
  • 当然,如果你是零售商或者渠道主导品牌,高性价比是品牌营销设计和行业整合的关键。

    但如果你不是,你不妨回归价值营销,从品牌资产中获得更多利润潜力。

    高性价比的梦想虽然美好,但“物有所值”才是商品市场的常态。

    版权说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为 零度游戏网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;

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00line.com/gamegl/102993.html


    < img src="http://www.00line.com/zb_users/theme/tx_app/style/img/gg1.jpg">
    < img src="http://www.00line.com/zb_users/theme/tx_app/style/img/gg1.jpg">

    分享到

    温馨提示

    下载成功了么?或者链接失效了?

    联系我们反馈

    立即下载